当前位置: 首页
国风·周南·卷耳(读点诗经之3)2017-08-25 18:07:54.0感觉这首诗有点像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,前部分是在说女子在采野菜,后一部分是在说她所思念的男子。并且都用的第一人称,乍一看有点迷糊,原来它用的是场景切换! 也许古人一看就知道前者是女子后者是男子吧。 国风•周南•卷耳 采采卷耳1,不盈顷筐2。嗟我怀人3,寘彼周行4。 陟彼崔嵬5,我马虺隤6。我姑酌彼金罍7,维以不永怀8。 陟彼高冈,我马玄黄9。我姑酌彼兕觥10,维以不永伤11。 陟彼砠矣12,我马瘏矣13。我仆痡矣14,云何吁矣15! 注释 1采采:采了又采。《毛传》作采摘解,朱熹《诗集传》云:“非一采也。”而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则认为是状野草“盛多之貌”。卷耳:野菜名,今名苍耳,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可入药。 2盈:满。顷筐:斜口浅筐,前低后高,如今之畚箕。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,心思不在这上头。 3嗟:语助词,或谓叹息声。怀:怀想。 4寘(zhì):同“置”,放,搁置。周行(háng):环绕的道路,特指大道。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,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。 5陟(zhì):登高。彼:指示代名词。崔嵬(wéi):高而不平的土石山。 6我:想象中丈夫的自称。虺(huī)隤(tuí):腿软足疲之病。虺为“瘣”的假借;隤与“颓”相通。 7姑:姑且。酌:斟酒。金罍(léi):金罍,青铜做的罍。罍,器名,青铜制,用以盛酒和水。 8维:发语词,无实义。永怀:长久思念。 9玄黄: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。朱熹说“玄马而黄,病极而变色也”,就是本是黑马,病久而出现黄斑。 10兕(sì)觥(gōng):形似伏着的犀牛的饮酒器,一说是野牛角制的酒杯。 11永伤:长久思念。 12砠(jū):有土的石山,或谓山中险阻之地。 13瘏(tú):因劳致病,马疲病不能前行。 14痡(pū):因劳致病,人过度疲劳而不能走路。 15云何:奈何,如之何。云,语助词,无实义。吁(xū):忧伤而叹。 卷耳:注释上说是苍耳,可是百度上的卷耳是这样的 而苍耳是这样的:(一种中药,小时候没少玩这东西,很容易粘在头发上哦)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, 采来采去不满筐。 叹息想念远行人, 竹筐放在大路旁。 登上高高的石山, 我的马儿已困倦。 我且斟满铜酒杯, 让我不再长思念。 登上高高的山冈, 我的马儿步踉跄。 我且斟满牛角杯, 但愿从此不忧伤。 登上高高山头呦, 我的马儿难行呦。 我的仆人病倒呦, 多么令人忧愁呦。 赏析 《周南•卷耳》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。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。旧说如“后妃怀文王”“文王怀贤”“妻子怀念征夫”“征夫怀念妻子”诸说,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;另外,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《诗经》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《卷耳》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。这些看法反映出对《卷耳》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。 《周南•卷耳》四章,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;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。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,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。诗人坚决地隐去了“女曰”“士曰”一类的提示词,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,让男女主人公“思怀”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。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,“不盈顷筐”的卷耳被弃在“周行”——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。顺着女子的呼唤,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;对应着“周行”,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。一、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。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,带有变化的复沓是《诗经》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,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,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,开拓补充了意境,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。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,但与二、三章相差很大。这类《诗经》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,比如《召南•采蘩》《召南•行露》《周南•葛覃》《周南•汉广》《周南•汝坟》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。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,可以想象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。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,增强表演的效果。 |